听书 - 抗清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8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吴三桂中风之后即被紧急送回吴周临时帝都武昌救治。

作为皇帝,吴三桂自然得到了这个时代最好的治疗。

在太医和张长庚请的几位名医救治下,吴三桂的病情有所好转,喉咙能够咽进流食,但口眼歪症仍是不见好转,身子无法行动说不了话,便溺也只能在床上解决。

堂堂开国皇帝落到这个下场,当真是叫人唏嘘的很。

果如王五所料,统率大军攻打汝宁的夏国相也接到了密报,并在第一时间同兵部尚书韩大任、骁骑后将军田进学赶回了武昌。

前线大军暂由骁骑右将军廖进中指挥。

廖进中早年乃吴三桂舅舅祖大寿亲兵出身,其接手大军后竟然停止对汝宁城的攻击,导致城中原本打算出城投降的河南总兵王普得以喘息。

马不停蹄从汝宁赶回汉阳的夏国相得知岳父被送回武昌救治后,赶紧同韩大任等坐舟渡江,一上岸却没急着去武昌城,而是召来水师提督谭弘命其严密封锁大江,没有自己命令任何人不得渡江,包括前线领军的马宝、王永康等。

谭弘降清之后能得吴三桂看重被保举为四川总兵,正是夏国相从中出的力,吴三桂眼下病重,谭弘自是选择唯夏国相马首是瞻,秘密调集舟船严密封锁长江。

被王五调拨给谭弘指挥的原张煌言部将郭法广尚不知吴三桂病重,但见谭弘背着自己封锁长江,知道出了事,当夜乘谭弘不备率领所部水师战船一百余艘逆流返回荆州,脱离谭弘控制。

得知荆州水师跑了后,谭弘本想派人追击,但怕因此引起吴军内讧,只得放荆州水师离去,另调前番降清的洞庭湖水师总兵林兴珠协助他一同封锁长江。

此时武昌实际掌握“御林军”的是骁骑左将军范齐韩,这人是吴三桂亲兵心腹出身,同夏国相、胡国柱这两大吴周领袖人物并无多少瓜葛,属吴周集团“中间派”,故而被吴三桂委以行营都统制。

夏国相匆匆赶回武昌,除了随员卫队百人外,并没有带多少兵马,因此只要范齐韩听命于主持内阁的大学士来度、钱点,加之武昌城内还有定北王张长庚的势力,夏国相很难趁岳父病重控制中枢。

未想,兵部尚书韩大任作为夏国相的说客夜访范齐韩,不知许了什么条件,竟让范齐韩亲自出城去迎夏国相,从而让夏国相得以掌握御林军,于中枢压制了来度、钱点等人。

刑部尚书冯苏和工部尚书吕忝子明哲保身,以夏国相为国婿又是皇帝钦封的国公为由,推举其在皇帝病重期间代理国政。

也就是实际架空内阁,大周内外皆由夏国相一言决夺。

礼部尚书钱点为人胆小,生怕得罪有军队支持的夏国相便默认此事。

户部尚书来度却是极力反对,但他势孤很难对抗夏国相,弄不好还有可能因此把命丢掉,不得不求助于看不起的“降王”张长庚。

已经得知王五心意的张长庚也是左右为难。

若按他的设想,老五秘密调兵赶来控制中枢,哪有夏国相什么事。

吴三桂创立的大周朝往后就他们俩兄弟说了算。

可老五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俩外人怎么可能压服吴周那帮手握重兵的大将?

万一各大军头联合起来“清君侧”,他俩外人恐怕一个得上吊,一個得投江。

但又实在不甘心叫夏国相拔了头筹,万一吴三桂撑不住夏国相必定拥立庶孙吴世璠为帝,到时这大周朝廷夏国相肯定是只手遮天的第一权臣,不比燕京的鳌拜差。

若夏国相有大局观,张长庚倒也愿意和其合作。

然这个夏国相眼光短浅,贪财好色,吴三桂起兵以来屡屡出昏招,哪里是什么值得相托的盟友。

万一因此导致才建国几个月的大周朝分崩离析为清廷覆没,那他张长庚就真是倒霉娘给倒霉娃开门——倒霉到家了!

但没有老五的支持,张长庚也不敢和夏国相刀兵相见,虽说武昌周边有他不少兵马,可这些兵马都是他之前为了守卫武昌临时招募的,真正能战之兵还是心腹汪震指挥的几千原湖广督标。

不说这几千督标能不能搞定范齐韩手下几千御林军,万一夏国相为了夺权使出昏招把前线大军撤回来,那北伐大业可就真要完蛋了。

思来想去,张长庚不敢直接和夏国相翻脸,便以“和事佬”的身份拿出一个折中方案。

夏国相可以代理国政,但必须经过内阁办理。

这个方案夏国相是同意的,因为内阁的首辅方光琛、次辅刘玄初都在外地没赶回来,实际主持内阁的只钱点和来度二人。

钱点又投靠了他,光一个来度能济得什么事。

因而对定北王的提议颇为赞赏。

来度却死也不同意,两方僵持间工部尚书吕忝子为了缓和局势,提出增加内阁人选。

由现在的实际两人主持扩充到五人。

夏国相为其中之一,实际代行首辅职责。

次辅由定北王张长庚出任。

另一人则是兵部尚书韩大任。

这个提议看上去也是个和稀泥的法子,并实际利好夏国相,因为主持内阁的五人中,夏国相一党有三人,且夏国相还代行首辅之职,同“摄政王”也差不了多少。

来度起初还是不同意,但经吕忝子劝说指出当前政局应首重稳定,万不能因为陛下病情导致政局不稳,如此就是亲者痛、仇者快。

且有定北王入阁理事,多少也能制衡夏国相,不虞这位皇帝大女婿闹出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出来。

万一皇帝病情好转,届时自有陛下主持。

哪怕皇帝不幸出了意外,政局也能平稳过渡,不致朝野内外不安。

来度无奈,只得同意这个提议,但给这个和稀泥的方案打了个补丁,那就是一旦首辅方光琛、次辅刘玄初赶回武昌,则朝野大小事务还当由首辅、次辅酌办。

言下之意现在的五人内阁只是权宜之计,不是定制。

夏国相哪里不明白来度的心思,但见岳父已经半身不遂无法说话,虽然能进些流食,可身子每况愈下、日渐消瘦,估摸撑不了多久。

自己若能实际主持内阁,那岳父驾崩之后新君人选就是他说了算,至少在大义和名份这一块是胡国柱无法比肩的,便也同意了这个方案。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next
play
next
close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