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汉末三国志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8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曹睿上台之后,于太和六年()、景初元年(7)以及景初二年(8)三度伐辽,最终将公孙氏覆灭。

所以第三次伐辽的结局实际上在曹睿派出司马懿之时就已经决定了,到底公孙渊只是在辽东偏安,总体实力也就是在郡级别的,最多达到州级别,和司马懿的大军差距太大了,和曹魏更是一个天一个地,公孙渊一开始就不应该有着妄想。

司马懿平定辽东,我们可以直观的发现司马懿的用兵如神,但我们更需要明白当时明帝曹睿在这里面的谋划和准备,直接灭辽的的确是司马懿,但真正灭辽的却是曹睿。

【伐辽的影响】

历史上司马懿平定辽东影响巨大,首先这大大加强了曹魏对于周边尤其是东北亚国家的影响力,其次此战大幅提高了司马懿的威望,是日后司马懿的重要战功之一,最后则是一个问题,公孙氏灭亡之后,一些曾经被压制的国蠢蠢欲动,不过在强大的曹魏面前,这些都是事情。

曹魏平定辽东后,对东北亚有即时性的重大影响,因为各国无论是想争霸或者争盟友,考虑的对象是由公孙渊变成魏。其中以有内外部压力的邪马台国最为积极,故魏也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连同大使难升米也获得率善中郎将,假银印青绶。日ben从海路至带方,再走陆路至中原的中日外交再次开通。卑弥呼死后发生内乱,结果要由魏廷裁决,由壹与继位才平息纷争,可见魏的影响力之大。(注1)

而司马懿本人在此战表现是非常出色,用兵极为灵活,此战也成为了经典战例,被后世兵法引用。战后,司马懿本人在曹魏的声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久曹睿就让他和曹爽一起成为了托孤大臣,二人共同辅助新帝曹芳管理朝政。灭辽之战和平孟达之乱一起被后事认为是司马懿的主要军事战绩之一。

本来灭辽之战是曹睿给自己刷业绩的,前期的准备和谋划工作也是曹睿实际上干的,司马懿其实只是在最后拿了人头,曹睿如果不是要保证这次作战必须成功,以司马懿的声望和地位是很难捞到这次出兵机会的。

灭辽之后世人都知司马懿,曹睿反而被多数人所遗忘,这等于曹睿给司马懿做了嫁衣。不过怎么呢?以司马懿在这次作战中的表现,尤其是日后司马懿的地位也反在曹睿之上,这种结果其实也谈不上不合理。

除了好的影响之后,也有坏的影响,因为公孙氏在东北一直被较强势,所以公孙氏被消灭后,有些国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其中以高句丽为代表,后来屡次入侵魏国,但当时曹魏不是好欺负的,作为报复,幽州刺史毌丘俭两度讨伐高句丽,差将其灭国。

在当时公孙渊和诸葛亮、孙权以及柯比能四人可以是曹睿面对的四个主要敌人,在公孙渊之前,诸葛亮已经病逝,柯比能则被刺杀,只剩下孙权还在世和曹魏捣乱,蜀汉在诸葛亮死后动静一直就不大了。

而曹睿本人当时还是很年轻的,按照正常的情况他熬死孙权,然后灭亡蜀汉和孙吴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怎么呢,不作死就不会死,年纪轻轻的曹睿却反而把自己玩死了。

注1:该段截取自百度百科。起关于地名的限制我也是醉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next
play
next
close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