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汉晋春秋》和《晋书》之中都有倾向问题,所以现在关于蜀汉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第四次北上的历史真相只能靠现有材料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不过推测出来的事情在真实度上多多少少要有些折扣的。
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这次对抗,关键有两个,一个上邽粮草的归属,另一个就是双方直接交锋的胜负。
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三国志·诸葛亮传》
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魏司马懿、张郃救祁山。夏六月,亮粮尽过军,郃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三国志·后主传》
要知道第一次北伐失利后,诸葛亮贬官三级,如果像《晋书》所记载的那样惨败,诸葛亮得贬官几级啊!所以《晋书》关于此战记载的太夸张了,过于失真,无法为人所认可。
那么《汉晋春秋》关于此战的记载就属实吗?我只能虽然这本书倾向于蜀汉,但这个记载的确是比较合理的。
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汉晋春秋》
关于此战的记载,在书中是很详细的,有时间,有地,战果也很明确。可以看出来诸葛亮虽然获胜,但司马懿损失不大,还可以从容退回大营。
要知道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司马懿对于正面对抗是忌惮的,如果司马懿没有吃过亏这是很难想像的,毕竟司马懿本人也是三国时代有数的名将之一,他的军事能力是强悍的,如果他能正面作战击溃诸葛亮,是不会选择避战的。
这样一来《汉晋春秋》里面的记载就比较合理了,司马懿在第一次和诸葛亮正面交手时吃过不大不的亏,所以心存畏惧,之后就采取拖字决,不愿与诸葛亮交战。
而且这个损失不能太大,必须在曹魏的承受范围之内,否则事后曹睿应该会有所处罚,但又不能太,要不然司马懿可能就不会引以为戒,《汉晋春秋》里面魏军的损失恰好符合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