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三国前期的那些州郡大佬们(二)—并州、冀州篇

听书 - 汉末三国志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8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韩馥(189-191),他是在董卓上台之后被任命冀州牧,后袁绍因废帝问题与董卓决裂,逃往渤海,被董卓封为渤海太守,受韩馥节制,然而韩馥本来却是袁氏麾下门生。

董卓上台之后,倒行逆施,罪孽深重,桥瑁号召天下义士起兵反董,韩馥最终也参与其中,并且为酸枣联军和袁绍的部队负责补给,然而韩馥并不信任袁绍,所以经常暗中克扣粮草,后来甚至直接断掉了酸枣联军的补给,导致酸枣联军解散,袁绍军中也因为缺乏补给战力薄弱,无法和董卓相抗衡。

在密谋另立刘虞失败后,袁绍心灰意冷,不再为大汉出力,转而想法为自己扩张势力,于是他勾结背叛韩馥的麴义和幽州的公孙瓒,又出兵给予韩馥压力,最终韩馥放弃了冀州,派其子给袁绍送去印绶从而让位。

袁绍(191-0)遂取代韩馥成为了新的冀州牧。袁绍上台之初,外部也面临着诸多的威胁,公孙瓒、张燕等人虎视眈眈,袁绍先是在界桥之战中击退了公孙瓒,老巢被张燕为首的黑山军袭击后,袁绍又率军与其大战,取得了相当的战果。

曹操迁都许昌后,为了安抚袁绍,以其为大将军,并且督领北方四州,后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其子袁谭又夺取了青州,北方就此归袁绍所有。

官渡之败后,袁绍虽然勉强平定了内部的一些叛乱,但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在没有留下继承人的情况下,很快就去世了。

袁尚(0-04),在袁绍死后,本来大臣们准备拥立其长子袁谭为继承人,结果审配等人害怕袁谭即位以后辛评等人为害自己,就假托袁绍的遣命,在袁谭还没回到邺城时,拥戴袁尚作为继承人,此举直接导致了日后袁氏的内乱。

袁尚相对而言还是有些能力的,他上台后,为了限制曹操的势力,不再直接和其对抗,而是转而派郭援南下夺取河东郡,企图联络关中的马腾等人,联合对抗曹操,然而郭援为人过于自大,被钟繇半渡击之,兵败身死。

后袁尚、袁谭之间矛盾不断激化,两人最终决裂,并且大打出手,给了曹操可乘之机,最终曹操趁袁尚攻打袁谭之际包围邺城,袁尚救援途中被曹操击溃,邺城亦沦陷,袁尚后来投靠了自己的哥哥袁熙,冀州就此不再归袁氏所有。

曹操占据冀州后,干脆就以此为自己新的大本营,自己担任了冀州牧,早先被任命为冀州牧的贾诩,则被转为太中大夫。

在冀州除了这些大势力之外,还有张燕的黑山军和割据渤海郡的公孙范,公孙瓒还曾经任命自己的部下严纲为冀州刺史,不过严纲很快就在界桥之战中被麴义所斩杀。

黑山军起源于黄巾军,冀州曾经是黄巾军的老巢,所以黑山军在冀州有着很大的势力,早先张牛角和褚燕合兵,以张牛角为帅,张牛角死后,褚燕改姓为张,继续带领部队。

在袁绍讨伐公孙瓒时,黑山军帮助公孙瓒,魏郡袁绍军兵变后,交合黑山军占据邺城,但之后邺城被袁绍夺回,于毒、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也被袁绍剿灭,后袁绍联合吕布与张燕的主力在常山展开激战,双方一连战斗了十余天,死伤众多,各自退兵。

建安十年(05年),张燕率领其部众十余万人投降曹操。黑山军势力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公孙范(191-)是公孙瓒的从弟,原本袁绍为了平息公孙瓒的怒火,就以公孙范为渤海太守,讨好公孙瓒。渤海郡位于幽州之南、青州之北,沟通着幽州、青州两个大州,这就为什么幽州本来和青州不相连,公孙瓒后来却可以出兵入侵青州,黄巾贼军入侵渤海时,公孙瓒出兵帮助公孙范大破贼军,其后讨伐袁绍。

现有资料中并没有记载公孙范的结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next
play
next
close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